从工业催化到环境化学,再到教育,在人生的三个阶段里,“环保”二字贯穿始终。王文兴相信,环境化学通过一滴水、一缕烟见微知著,这些年轻人一定会发现更大的世界。
“下一步,我们将在新技术、新方法、新应用上多下功夫。我们的规划,是3年进入世界前5强,5年进入世界前3强。”这是归国科技人员、国家首批“千人计划”入选者刘兴胜和他的团队接下来的目标。
曹军,自幼患有先天性白内障的天生全盲。从开盲人按摩店,到开办全国首届盲人电脑培训班,再到研发盲人手机,他为的不是挣钱,而是为让更多盲人受益,这就是他坚持下去的动力。
青藏高原是文艺青年、背包客们心之向往的净土。在刘静眼中,这里除了蓝天白云之外,更是探索自然的课堂。“青藏高原东缘三江地区构造地貌演化定量研究”“古地震探槽选点与事件判据的示范性研究”“青藏高原东缘三江地区河流侵蚀递进发育的低温热年代学约束”都是刘静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。
在未来的某一天,在走进商场的刹那,你就会得到直呼姓名的语音问候;刚刚步入咖啡厅,就会有人奉上你最心仪的口味;不用钱包,就能通过刷脸轻松完成货币支付……尽管起步稍晚,传说中的刷脸时代正在到来。
许多科学家像肖天存和宋延林这样,为了使自己的科研成果产业化而创业,从实验室迈向了董事会。然而,他们更钟情于自己的科研身份,他们也更清楚,创业不一定是去做CEO。
“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”连续第十一届成功举办,这是创立自一名化学家之手的欧莱雅支持女性从事科学的重要缩影。今天,中国十位顶尖科学女神揭开神秘面纱,从追溯动物起源到解密大脑神经,从研发纳米材料到探索浩瀚星空,从研究优良农作物到航空特种医学…她们推动着人类对宇宙万物的认知,改变世界,并带我们一起爱上科学,遇见美。
廖湘科,天河一号总指挥、常务副总设计师,天河二号总指挥、总设计师,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。其领衔的天河一号高效能计算机系统获得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,廖湘科本人作为全体获奖者代表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发言。
“我们国家没有自己的核力量,就不能有真正的独立。面对这样庞大而严肃的题目,我不能有另一种选择……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入强国的事业之中,也就足以自慰了。”